我的女儿4岁半了,特别喜欢吃烤肠仔。每周日晚上我要陪她去上一个天才小宝宝课程,每次她都要求我为她准备一个烤肠仔,一下课就给到她手里,看她那急迫的和享受的样子,好像那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。
有一天,一下课女儿就享受着她的美味,却发现同班的另外一个小朋友手上也举着个同样的肠仔,却没有如同她那样狼吞虎咽的咬着。女儿好奇的问:“你不爱吃吗?”那小朋友说:“爱吃,可我要带回家跟爸爸一起吃。”女儿楞住了,看了一下陪在旁边的妈妈,吃肠仔的速度慢了下来。
车开在回家的路上,女儿兴奋地对我说:“妈妈,我最喜欢吃肠仔了,我也要给爸爸吃。”我很高兴地回应:“好啊,我们家宝宝会想到爸爸了,那么喜欢的肠仔都要留给爸爸吃,真的好爱爸爸哦。”
回家的路有半小时的车程,车刚开出去两分钟,女儿对着剩下的一小节肠仔:“太香了,太香了。”带着哭腔,脸转向我:“妈妈,太香了。”我说:“宝宝急死了,我们宝宝是不是饿啦?”“恩!”“那我们宝宝饿了就吃嘛,本来肠仔就是宝宝的啊。”
很快烤肠仔就吃完了。
第二个星期,去上课的路上,女儿就一直不停地说:“今天,我一定要留着肠仔和爸爸一起吃。”
一下课,女儿就急忙催促我:“妈妈,快点开,我要赶回去和爸爸一起吃肠仔。”车刚启动没多久,女儿就忍不住了,对着肠仔不停地说:“太饿了,太香了!”我看到了女儿的挣扎,可我不想介入,那是她需要自己成长的地方,我说:“好难受哦!那怎么办呢?我们宝宝又饿,肠仔又那么香,怎么办呢?”
女儿迟疑了一下,说:“那我就先咬一小口吧!”“当然可以咯。”听见妈妈这样说,女儿就很放心的咬了一口,接着又咬了一口:“妈妈,我不小心又咬了一小口”
……还没到家,肠仔就吃完了。
第三个星期,女儿一上车就对我说:“妈妈,你要开飞机哟!时间长了,我会忍不住的。”我说:“哦,你真的好着急啊!妈妈尽量开快一点。”
过了不到十分钟,女儿望着窗外:“妈妈,什么时候到家啊?”“还有一段时间。”“那是多长啊?我好饿,我快忍不住了,妈妈教教我,我该怎么办哪?”
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,我差点笑出声来,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:“你在车上可以不吃,但可以先闻一闻呀!”
女儿真的闭起嘴巴,闭上眼睛,把烤肠仔放到鼻子下面,认真地闻起来。
又过了一会,“妈妈,怎么越闻越饿呀?接下来我怎么办呀?”
我一边开车一边回应“要是实在忍不住了,你可以舔一舔嘛。”
女儿认真的舔了起来。
……
车刚到小区门口,女儿突然哭了起来:“舔着舔着,烤肠仔怎么就没有了,我还要留给爸爸呢。”我赶忙对她说:“小宝贝生气了?”“嗯”“小宝贝的心意爸爸一定会收到的”
第四个星期,经过一路的焦急,一路的忍耐,一路的挣扎,终于到家门口的时候,还剩下指甲盖大小的一小块。女儿跳下车,高喊着:“爸爸!爸爸!”就冲进家里。
爸爸刚好不在家,女儿在大大的茶几中央,垫了一张大大的餐巾纸,把小小的一块烤肠仔放在上面:“这是留给爸爸的,谁也不许吃!”她围着茶几转起来,而且开始生气。
“宝宝好像很生气?”
“是的,气死了!”
“是因为爸爸不在家生气吗?”
“不是”女儿摇摇头。
“是因为想吃肠仔生气吗?”
女儿使劲的摇摇头。
“哦,我知道了,我猜你是觉得留给爸爸的太小了,所以才生气。”
女儿开始落泪:“才给爸爸留了这么小一点。”
我把女儿楼在怀里:“小宝贝好难过,好想给爸爸多留一点,妈妈知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!”
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,4岁半的女儿已经在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。
阿芳
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别人,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,但只有在充分允许的前提下,这个天性才能显露出来。
自控力——即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,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是孩子生命中天生的种子,要让这颗种子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是要有一个过程的,过程中的陪伴、倾听、肯定和成就感就是成长的养料。
父母站在孩子“发生”之前,孩子就会成长为不敢负责任、无力控制自己行为的成人。
父母站在孩子“发生”之后,并且能够提供陪伴、等待、倾听、肯定等一系列支持性行为,孩子的天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和成长。
关注更多课程视频及书籍,敬请登陆博客:
评论